7.制造工艺 早期的处理器都是使用0.5微米工艺制造出来的,随着CPU频率的增加,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产品的要求,这样便出现了0.35微米以及0.25微米工艺。制作工艺越精细意味着单位体积内集成的电子元件越多,而现在,采用0.18微米和0.13微米制造的处理器产品是市场上的主流,例如Northwood核心P4采用了0.13微米生产工艺。而在2003年,Intel和AMD的CPU的制造工艺会达到0.09毫米。 8.电压(Vcore) CPU的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,与制作工艺及集成的晶体管数相关。正常工作的电压越低,功耗越低,发热减少。CPU的发展方向,也是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,不断降低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。例如老核心Athlon XP的工作电压为1.75v,而新核心的Athlon XP其电压为1.65v 9.封装形式 所谓CPU封装是CPU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,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,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。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,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(栅格阵列)方式封装,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(单边接插盒)的形式封装。现在还有PLGA(Plastic Land Grid Array)、OLGA(Organic Land Grid Array)等封装技术。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。 10.整数单元和浮点单元 ALU—运算逻辑单元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整数”单元。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以及逻辑运算如“OR、AND、ASL、ROL”等指令都在逻辑运算单元中执行。在多数的软件程序中,这些运算占了程序代码的绝大多数。 而浮点运算单元FPU(Floating Point Unit)主要负责浮点运算和高精度整数运算。有些FPU还具有向量运算的功能,另外一些则有专门的向量处理单元。 整数处理能力是CPU运算速度较重要的体现,但浮点运算能力是关系到CPU的多媒体、3D图形处理的一个重要指标,所以对于现代CPU而言浮点单元运算能力的强弱更能显示CPU的性能。 3DNow!:(3D no waiting)AMD公司开发的SIMD指令集,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,它的指令数为21条。 ALU: (Arithmetic Logic Unit,算术逻辑单元)在处理器之中用于计算的那一部分,与其同级的有数据传输单元和分支单元。 BGA:(Ball Grid Array,球状矩阵排列)一种芯片封装形式,例:82443BX。 BHT: (branch prediction table,分支预测表)处理器用于决定分支行动方向的数值表。 BPU:(Branch Processing Unit,分支处理单元)CPU中用来做分支处理的那一个区域。 Brach Pediction: (分支预测)从P5时代开始的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,由CPU来判断程序分支的进行方向,能够更快运算速度。 CMOS: (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,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)它是一类特殊的芯片,较常见的用途是主板的BIOS(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,基本输入/输出系统)。 CISC: (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,复杂指令集计算机)相对于RISC而言,它的指令位数较长,所以称为复杂指令。如:x86指令长度为87位。 COB: (Cache on board,板上集成缓存)在处理器卡上集成的缓存,通常指的是二级缓存,例:奔腾II COD: (Cache on Die,芯片内集成缓存)在处理器芯片内部集成的缓存,通常指的是二级缓存,例:PGA赛扬370 CPGA: (Ceramic Pin Grid Array,陶瓷针型栅格阵列)一种芯片封装形式。 CPU: (Center Processing Unit,*处理器)计算机系统的大脑,用于控制和管理整个机器的运作,并执行计算任务。 Data Forwarding: (数据前送)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,把一个单元的输出值内容拷贝到另一个单元的输入值中。 Decode: (指令解码)由于X86指令的长度不一致,必须用一个单元进行“翻译”,真正的内核按翻译后要求来工作。 EC: (Embedded Controller,嵌入式控制器)在一组特定系统中,新增到固定位置,完成一定任务的控制装置就称为嵌入式控制器。 Embedded Chips: (嵌入式)一种特殊用途的CPU,通常放在非计算机系统,如:家用电器。 EPIC: (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de,并行指令代码)英特尔的64位芯片架构,本身不能执行x86指令,但能通过译码器来兼容旧有的x86指令,只是运算速度比真正的32位芯片有所下降。 FADD: (Floationg Point Addition,浮点加)FCPGA(Flip Chip Pin Grid Array,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)一种芯片封装形式,例:奔腾III 370。 FDIV: (Floationg Point Divide,浮点除)FEMMS(Fast Entry/Exit Multimedia State,快速进入/退出多媒体状态) 在多能奔腾之中,MMX和浮点单元是不能同时运行的。新的芯片加快了两者之间的切换,这就是FEMMS。 FFT: (fast Fourier transform,快速热欧姆转换)一种复杂的算法,可以测试CPU的浮点能力。 FID: (FID:Frequency identify,频率鉴别号码)奔腾III通过ID号来检查CPU频率的方法,能够有效防止Remark。 FIFO: (First Input First Output,先入先出队列)这是一种传统的按序执行方法,先进入的指令先完成并引退,跟着才执行*二条指令。 FLOP: (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,浮点操作/秒)计算CPU浮点能力的一个单位。 FMUL: (Floationg Point Multiplication,浮点乘) FPU: (Float Point Unit,浮点运算单元)FPU是**于浮点运算的处理器,以前的FPU是一种单独芯片,在486之后,英特尔把FPU与集成在CPU之内。 FSUB: (Floationg Point Subtraction,浮点减) HL-PBGA: (表面黏著、高耐热、轻薄型塑胶球状矩阵封装)一种芯片封装形式。 IA: (Intel Architecture,英特尔架构)英特尔公司开发的x86芯片结构。 ID: (identify,鉴别号码)用于判断不同芯片的识别代码。 IMM: (Intel Mobile Module,英特尔移动模块)英特尔开发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模块,集成了CPU和其它控制设备。 Instructions Cache: (指令缓存)由于系统主内存的速度较慢,当CPU读取指令的时候,会导致CPU停下来等待内存传输的情况。指令缓存就是在主内存与CPU之间增加一个快速的存储区域,即使CPU未要求到指令,主内存也会自动把指令预先送到指令缓存,当CPU要求到指令时,可以直接从指令缓存中读出,无须再存取主内存,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。 Instruction Coloring: (指令分类)一种制造预测执行指令的技术,一旦预测判断被相应的指令决定以后,处理器就会相同的指令处理同类的判断。 Instruction Issue: (指令发送)它是**个CPU管道,用于接收内存送到的指令,并把它发到执行单元。IPC(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,指令/时钟周期)表示在一个时钟周期用可以完成的指令数目。 KNI: (Katmai New Instructions,Katmai新指令集,即SSE) Latency(潜伏期)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是比较困难的,实际上,它表示完全执行一个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,潜伏期越少越好。严格来说,潜伏期包括一个指令从接收到发送的全过程。现今的大多数x86指令都需要约5个时钟周期,但这些周期之中有部分是与其它指令交迭在一起的(并行处理),因此CPU制造商宣传的潜伏期要比实际的时间长。 LDT: (Lightning Data Transport,闪电数据传输总线)K8采用的新型数据总线,外频在200MHz以上。 MMX: (MultiMedia Extensions,多媒体扩展指令集)英特尔开发的较早期SIMD指令集,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。 MFLOPS: (Million Floationg Point/Second,每秒百万个浮点操作)计算CPU浮点能力的一个单位,以百万条指令为基准。 NI: (Non-Intel,非英特尔架构) 除了英特尔之外,还有许多其它生产兼容x86体系的厂商,由于**权的问题,它们的产品和英特尔系不一样,但仍然能运行x86指令。 OLGA: (Organic Land Grid Array,基板栅格阵列)一种芯片封装形式。 OoO: (Out of Order,乱序执行)Post-RISC芯片的特性之一,能够不按照程序提供的顺序完成计算任务,是一种加快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架构。 PGA: (Pin-Grid
Intel重回**? 该从AMD Ryzen牙膏挤多聊起
CPU行业再无吊打与被吊打
如果,年初AMD不上市Ryzen系列的处理器,或许会发生很多事儿。
或许8700K不会这么早到来。
或许6核心12线程的CPU不会出现在消费级市场。
或许8代的CPU还能向下兼容100、200系主板
或许四核心8线程的“8700K”只比“7700K”多0.2Ghz的默认频率……
写在最后:
自从年初开始,今后的CPU产业中将不会出现“吊打”二字。
Intel被AMD逼出了新的大招,虽然尽早的把8代处理器提上了发售日程,但人们更加期待的10nm甚至7nm已经确认要延期到2020年才能逐渐的曝光,AMD Ryzen的上市将Intel的Kaby Lake(7代)逼上了“绝路”,并且也促进了8代处理器尚未怀足10个月就早产降临,这一举动我们不知是好是坏,但从现在的行业和产品现状来看,确实Intel又重新走到了较前面。
我们不知8代的Coffee Lake能继续疯狂多久,我们也不知道AMD自Ryzen之后又会有什么新品去“杀死”前者,如今的芯片市场已经没有谁能打死谁的本事,只是两个壮汉到了势均力敌交替出拳的时代,现在拼的是体力,换言之,是坚持。
现在,胜利的天枰又向着Intel这一方倾斜。我们在期待AMD“出拳”的同时,也并不太希望产品的售价随着新技术的诞生而涨的离谱,现在的8700K多少钱?似乎没有不加价购入的消费者吧,优胜劣汰确实是好事儿,但不能坑人。
AMD (Advanced Micro Devices)公司的 CPU
1
AMD公司如今是Intel公司在PC机芯片市场上较大的对手。AMD公司的速龙(Athlon)、 闪龙(Sempron)和弈龙(Phenom) CPU是Inte丨公司的奔腾、赛扬和酷睿系列CPU的直接 竞争产品。与Intel的产品类似,速龙、闪龙系列CPU也均有桌面型处理器和移动型处理器 产品,除此之外,还有炫龙(Tinion)系列CPU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,皓龙(Opteicm)系 列CPU主要用于服务器。